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意见
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桂权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区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规划、品质驱动、生态优先,全域联动,以“八大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文旅名区建设,文旅融合新高地建设稳步推进,具有徽州特色的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乡村旅游缺乏有思想、有活力的青年人才;二是整合区域内自然、文化资源不充分,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培育不够;三是全域乡村旅游运营发展不平衡,有的村经营理念落后,有资源无效益;四是各景区景点仍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缺乏互动性强的参与项目;五是线上宣传缺少爆点,引流效果未能达到预期。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紧抓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以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大灵山旅游度假区为目标,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把新质生产力作为赋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主引擎”,在“融”字上做文章、求突破,不断探索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二、树牢全区一盘棋思想。落实《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建设文旅名区打造具有徽州特色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意见》,坚持以龙头景区“引流”,规划线路“分流”。全区文旅资源要加强现有业态联动,各景区景点宣传推介要坚持全域旅游资源展示,或滚动播放全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激发游客兴趣,串珠成链,团结协作,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客源互送、效益共赢,共同做强。
三、校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徽州特色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培育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以更多“小美好”“小美物”“小美景”,牢牢抓住游客的情绪价值,让文化内容更加可视化、互动化和沉浸化,让自然景观更富神韵、文化体验尽显魅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创新的体验,不断提升游客幸福感、体验感和情感联结,加快建设有温度、有故事、有乡愁、有创意、有活力的旅游强区。
四、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要引入专业的团队,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打造、营销一体化;重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头雁”、行业管理者、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讲解员等人员的培训,切实提升在项目管理、经营服务、创意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乡村旅游策划、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乡村文化艺人,培育一批钻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工作质量优的专业化旅游工作者。
五、建立健全全媒体营销体系。大力开展营销推广,加强与大型旅游企业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开展乡村旅游推广活动,加快推出更多新媒体爆款产品和长红账号,积极拓展客源地市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促进徽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进一步提升徽州知名度、美誉度,让徽州IP既“出圈”更“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