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的建议
建议编号:81号 建议代表:胡宝刚
建议主要内容:
1、区直有关部门指导好乡镇、村,挖掘资源,结合各村实际,编报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光伏项目等优质项目,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2、延长后续后续管护补助资金周期。美丽乡村项目建成后,增加了许多公共基础设施,不仅需要有专人定期维护,也相应增加了管理维护开支。目前,区级对建后三年每年给予1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进行管护,三年后由乡镇和村负责护养。由于多数村村级经济基础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可否延长至5年。
3、区直相关部门,指导好各村充分挖掘资源,通过产业培育提升、风情造景添韵、文化传承发展、乡贤能人带动等模式,建设“网红”打卡点,将各乡镇点串珠成链,提高农村旅游地知名度。
主办部门:区农业农村局 主要负责人:朱银钱
分管负责人:姚 静
主办科室:美丽办 具体承办人:方华平
协办部门:区文旅体局
办理过程:面商,进一步了解情况,征求代表意见。见面答复。
办理答复主要内容:
关于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成立区委集体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编制2019-2022四年发展规划,建立滚动项目库133个,画好发展蓝图。建立“包乡联村走户”机制,22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保48个村,把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包乡联村的一项硬任务。一是盘活闲置资产。如容溪村利用闲置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引进杭州客商开发高端民宿项目,年租金17万元。二是激励村级招商。2020年,全区39个村依靠招商引资获得财政奖励收入577.16万元。三是参与旅游开发。如岩寺镇虹光村,与区属浪漫红文旅集团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将村集体收储的闲置老房,作股后提供给浪漫红文旅集团公司发展民宿产业,今年可实现收入5万元以上。四是发展物业经济。如岩寺镇上街社区,筹资600余万元,建成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幼儿园校舍项目,目前已对外招租,从2021年起每年租金超过30万元。五是开发特色种养。如潜口镇东山村,依托本村莲藕种植传统产业基础,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发展小塘藕基地30万亩,产量达2万斤,在市内天润发超市上架销售,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8万余元。六是资源合作分红。如潜口镇澄塘村、坤沙村采取“村村联建”方式共同投资,在澄塘村可用地块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砖混结构房屋及附属设施,引进合作商打造土特产品电商运营交易中心。七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参照现代物流园项目合作模式,区内有15个村筹资700万元与区国投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徽腾新材料项目,该投资按照市场化年息6%付息,预计村集体收益可达42万元/年。美丽乡村中心村后续管护方面。一是专项资金保基本。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出台了《徽州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共拨付7个乡镇管护资金210万元。二是专业管护解难题。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全覆盖, 3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通过第三方检测维修并委托第三方专业维护, 42个村47名户厕管护人员通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三是定期擂台浓氛围。2020年,我区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擂台赛”活动,每月对整治成效排名靠前的7个村庄分别给予2万元表彰奖励。四是群众主体显成效。各乡镇、村充分发挥“一约四会”、老年协会等群体作用,开设“人居环境整治之星”、自然村整治“笑脸户”评比等活动,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中。关于挖掘资源,提高农村旅游地知名度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村文化特征,以文化为灵魂引领“一村一品”特色。二是加速布局微景区,在去年成功打造七个“微景区”基础上,2021年继续实施好洪坑、琶村、东山、容溪、洽舍、梅川、碣石七个旅游“微空间”建设,并最终形成我区特有的山水自然风光型、古村落民俗风情型、红色革命遗存型、新农村建设成就型等乡村旅游村庄。三是完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发挥黄山风景区换乘中心潜口站、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徽州区全域旅游中心的平台作用,推动乡村交通与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的衔接,完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
办理结果:A类
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意见:满意